2)第278章 云何降伏其心_什么年代了,还穿越正经主神空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疑问。”

  “那便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正在外面爬着的两条小蛇,听到鲁智深这样说,相互看了一眼,都明白对方眼中的意思:“你干脆报佛祖的名字算了!”

  “这个三个是哲学的终极问题。莫说是现在,便是再过千年,这个问题,也没有答案。”

  “仅仅是‘我是谁’这个问题,就让这群吃的太饱的王族,产生了疑惑。”

  “于是,他们抛家弃子,去寻找答案。最终,他们自认为找到了答案。”

  “他们有了自己的徒子徒孙,徒子徒孙之中,有了聪明人把这个答案神秘化,仪式化,复杂化,变成神乎其神,无所不能。以恐惧做威胁,以奢望做包装,让别人跪下,满足他们自己的目的。”

  “人是需要吃饭的,若是皈依了佛,佛也要让人吃饭。但每日劳作何其辛苦,若是天天劳作,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因此,佛,给出人吃饭的答案!”

  “那便是乞讨、化缘!”

  听到这里,文殊感觉自己冷汗都出来了,他怎么嘴贱问了这个问题。这特么的把他们佛教的底裤都快扒拉出来了。

  和尚不能自己种地了?当然可以,但是和尚都去种地了,与农民有何区别?

  每天吃那么点东西,每天劳作之后,只想睡觉,哪里还有时间想哲学?想人生?

  体力劳动加上高强度脑力劳动,放在乔达摩生活的那个年代,怕不是几年就猝死了。

  在大多数地区,为什么僧侣不是贵族,胜似贵族?

  因为他们掌握了文字,掌握了解释权,并且还是个脱产者,这就是原因。

  换句话说,在古代想思考哲学,一定是不愁吃喝的!

  “若是天下所有人都是和尚,一定都会被饿死!”

  “这就是三次灭佛的原因,因为天下的财富都开始汇聚在和尚那,天下已经养不起那么多和尚了!”

  “我们学习经书,一定要多看历史,总结经验,切不可以想当然啊!”唐烎对着一众僧人说道。

  一众僧人想到自己每天吃点萝卜青菜粗粮,每天念经还饿的前胸贴后背。若是再去种地,那不累死个人啊!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再回到文殊的问题上,云何降伏其心?”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给每个人都能吃饱喝好,衣食无忧,人人平等,再无压迫。”

  “每天都喜乐安详,安居乐业,努力把生活过得好,实现人生的价值,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毕竟,生活所遇到的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的‘心’都是不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应该思考背后的原因!”

  “而不是找到一个公式化的东西,麻痹自己,欺骗自己,所谓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

  智真听到了,忽然觉得有点道理。他被人抢了文殊院,心中不岔,他老是安慰自己是心中修行不到,才会心声不岔。

  可这文殊院是他自己的家,是他居住了一生的地方!

  如今因为恶人,一把年纪,就要离开文殊院!

  凭什么啊!

  凭什么是他离开啊!

  他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安慰自己修行不到家。解决不了问题,还能解决不了产生问题的自己吗?

  这种自欺欺人逃避的方法,就是佛……法吗?

  文殊看着自己的弟子,心中怒岔,又抬头看了看天。

  在天空之中,一道巨大的手掌从天而降!

  呱!金刚经核心是,无所往而生其心,比较复杂。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