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7章 挑战心脏的开支(4K字)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构合作共建,也是各种不成熟的行业最前沿科技的试验场。

  进入农场,可见一台台形态各异的农机在田间或是伸展双臂,或是扭动腰肢,或是行走自如。不仅驾驶舱内无人,周围也不见人影,如同在上演“科幻秀”,第一次看到这一幕的人足以颠覆对农业的固有印象。

  当然,未来很美好,但就目前技术水准来看,大量农业“黑科技”还要继续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实际应用。因为人可以根据不同环境立马调整,机器则不然,数据积累需要更长时间。

  说到这一点,陈建章顺势汇报了另一个相关的安排:“农大等13所国内高校已经回复了我,同意联合举办‘嘉谷农研科技大赛’,明年正式举办第一届。”

  齐政有些好奇道:“这就商议好了?”

  陈建章吐槽道:“经费都由我们出了,这种既得名又得利的好事,他们大概喝多了才会拒绝。”

  两人说的“嘉谷农研科技大赛”,是嘉谷谋划的一个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沉的最新探索。

  大赛的调子很高——邀请全球的青年农业科学家和顶尖新农人分别组队,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或精湛的园艺技术切磋与交流,探索出一条将国际最前沿的数字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有效结合的路子,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与经验,并在中国各大农业产区落地。

  但事实上,齐政只是希望能发挥涉农高校的人才储备优势,又有效利用嘉谷的市场号召力,能唤起更多年轻人才对农业的兴趣——当农业不再是“看天吃饭”的粗放农业,而是“知天而作”的高科技农业,成为“新型农民”一点也不low。

  参加比赛的选手,甭管是不是获得最后的胜利,只要表现出色,就有机会收到嘉谷实验室的邀请;如果不愿意加入嘉谷,嘉谷也会为他们提供科研指导或经费支持。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这是加入门槛渐高的嘉谷集团的一条终南捷径。

  当然,创新,从来就并非易事。

  而一个人、一个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所要付出的代价,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可能就越大。

  陈建章瞅着齐政心情不错,见机就递上了一份文件:“boss,这是我们实验室明年的开支预算,给你过目一下。”

  齐政恍然,又是新的一年降至,对实验室来说,伸手要钱的时机又到了。

  因为今年推广了好几个重点新型作物,齐政对实验室的表现还是很认可的,微笑着接过陈建章的预算。

  低头一看,只见金额栏的最后,有红色的手写数字:400亿元!

  齐政脸上的笑容一滞。

  他眨眨眼,再去看后面的数字,然后默默的数了三遍的“0”:

  ¥40,000,000,000。

  非常漂亮的手写数字,长长的一串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